历史文物是历史文化的遗存。中医药文物是本地祖辈医师劳动、智慧和改革精神的结晶,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1992年11月,中医师公会发函吁请会员踊跃献出一些先辈所存留的中医药历史文物。到1994年7月18日直落亚逸分院翻新后恢复诊病服务,中医药文物馆正式在三楼开放展览。1995年4月才迁移至大巴窑4楼中医药图书馆内。
通过中医药文物馆的展览不仅可以了解到新加坡中医师公会及属下机构的历史,甚至其在新加坡中医药发展史上所扮演着的重要角色,也把中医先贤们自力更生、不屈不挠发扬中医学术的史绩有系统的展现在您面前。
在中医药文物馆,古老的草药柜、针灸铜人、铁药碾、药杵臼还有美不胜收的浸渍药用标本陈列柜、中药饮片标本陈列柜,让您进一步感受中医药文化的魅力。
一走进图书馆,就能看到浸制药用植物原色标本,晶莹通透、形态各异,从不同角度观赏会呈现出不一样的视觉美感,令人叹为观止,展柜里还摆放着人参、灵芝、鹿角筋、海马等珍贵药材以及各种浸渍药用动物标本和矿物标本,这一个个标本不仅是普及了中医药科学知识,展示了中医药历史,也弘扬了中医药文化。
中药标本陈列柜按照“解表药”“清热药”等20类功效分门别类地展示了中药饮片标本,用饮片实物介绍了中药形态、功效,触摸着这古老文化传承下来的珍宝,不仅感受到中医药的珍贵,也体会到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
吴瑞甫 (1872~1952年),名锡璜,字瑞甫,厦门同安人,祖辈7代咸以医名。14岁时奉父命学医。1938年5月日本侵略军占领厦门,翌年避难新加坡,1946年创办新加坡中国医学会,被推举为主席。次年改为中医师公会,又被选为理事长,前后6载。成为新加坡中医界公认的“国医名家”。
1946年10月29日中医师公会召开开第一届第一次各股联席会议。这次会议的重要决定是派曾志远先生向南洋商报商借副刊为本会“医粹”园地。1948年10月27日举行公会成立二周年纪念並出版“医粹”合订本。
1948年公会备案证书
医师公会在 1946 年成立之初取名为新加坡中国医学会(简称医学会)。其创办的最初目的不是为了设立一个行业监管组织,而是为召集同人,促进医学研究。该会的成立得到了国民政府的承认,其以侨民团体的性质,得到侨务委员会批准。
1947年新嘉坡中医师公会章程
中医师公会于 1947 年 12 月颁布章程,此章程完全照《医师法》的要求来制定。其内容包括总纲、会员、组织、会议、经费、退会、会金、附则等八章。
专门职业与技术人员考试申请中医师检覆履历书
会员在申请入会,成为中医师公会的会员后,公会再以团体的形式,为会员提供政府要求的“专门职业与技术人员考试申请中医师检覆履历书”。会员填写声请检覆履历书、准备好材料后,由公会内部审查委员先对会员的资料等进行检查审核,将所有合格医师的声请检覆书、证明资格文件和费用等交予领事馆,领事馆转交考试院核明。
中医师证书
中医师证书依照医师法规定,应先向考试院考选委员会,申请中医师检覆及格、有证书后,方可呈部核办……,凡依前中医条例规定,领有卫生署或各省市政府所颁发之中医师证书者,仍须遵照医师法规定向考试院申请检覆。有证书后方可申请登记领证。
汉方医登陆证
1942年2月,日据时期医疗资源短缺,日本政府对中医持认可、支持的态度,以期解决民众的医疗问题。日本政府开始在《昭南日报》上发布通告,要求中医在1942年4月底之前向卫生局登记,医疗科制定了汉医资格考试,通过考核者方能领取汉方医登录证,即行医准证。此证需每年更换一次。
药“船”—— 古老的医疗工具
海上、湖中有船,中药铺里也有一艘奇特的“船”,这“船”儿叫“药船”它的外形像一条舢板船,中间载着一个大铁轮。这种“药船”从古到今,普度众生、助医疗疾,不知使多少人脱离苦海。
这“药船”就是中药界俗称的药碾,或也称药舟、碾槽,是古今中药店内专门用于压碎药材不可或缺的工具。它分为两部分,外表是一个半圆形的凹槽,呈船形,“船”底的前后分别各有“脚”做支撑;里面配有一个扁圆型的研具。它主要是用生铁铸成,大小不一,大者可用双脚踩着碾药,犹如哪吒闹海时脚踏的风火轮;小的用双手便可控制,但使用起来都极为方便。
由于药碾容量较大,适用于研磨粉碎的药物种类较多,而且省时省力,所以自宋代起,药碾的使用开始日渐频繁。明代的制药部门非常重视药碾的功能,将药碾作为制药的必备工具。到了清代,药碾的运用才逐渐普遍起来。
古铜钟——洪亮的回忆
过往,敲钟是广大学生和老师作息的报时讯息。新加坡中医专门学校自开办以来,每当上课或者下课的时候,学校也依然会敲起“铛、铛、铛” 洪亮的钟声,一直到1978年迁入大巴窑中华医院大厦才停歇下来,成为见证学院历史、回忆旧日时光的宝贵文物。
印鉴藏章——学校历史见证者
一个个精美的印章虽只方寸之间,却与历史有着见微知著的密切联系,记录了中医师公会及属下机构一步步发展的历史印记,不同历史时期使用的印签,有着各自清晰的发展脉络,如涓涓细流,虽蜿蜒曲折,而终汇流成现今的规模,既是铭记历史,也是致敬先贤。
1966年:建国总理李光耀莅临就职典礼
1966年1月28日中医师公会在中华总会大厦举行十七届理事就职典礼,李总理应邀莅临监誓,并在宴会上发表演讲,鼓励中医师们力求进步,发扬中医固有学术。
李总理首先说:我对中西医两方面都有信心,我是依照中西医的效力来判断的,如果中医没有办法诊断人类的病症,到了今天再也没有人会相信他们了,要考验一种办法的优劣,首先应考虑是否有效力的。
1980年2月10日:劳工部长王鼎昌担任毕业典礼大会主宾
第十四届学员毕业典礼在中华医院大礼堂隆重举行,劳工部长王鼎昌先生受邀担任大会贵宾,并为毕业学员颁发文凭。图为谢斋孙院长赠送纪念品给王鼎昌部长。
1996年:副总理李显龙参观义顺分院
1996年10月27日,时任副总理的李显龙准将参观刚设立的中华医院义顺分院,随同副总理访问的还有内政兼律政部高级政务次长何炳基副教授。当日由中华医院副院长洪两医师、秘书吴忠辉医师、医务主任黄锦富医师负责接待。
2001年:副总理陈庆炎博士主持兀兰分院开幕典礼
在三巴旺集选区 何炳基副教授和陈德鏞副教授的积极支持与该区公民咨询委员会董茂成先生的协助下,兀兰分院于2000年4月11日正式开诊 , 2001年3月31日举行开幕典礼,敦请副总理兼国防部长陈庆炎博士主持开幕仪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