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中医学院中医药图书馆历史悠久,在1946年新加坡中医师公会成立之初,就由学术股筹办了“图书组”;1953年中医专校创立后,便设立图书馆,正式对会员和学员开放。
中西医药藏书10万余册
经过70年的建设和发展,目前图书馆馆藏资源已形成了以中医药专业文献为主并兼容其他学科的资源体系,是目前东南亚的中医药分类藏书最多的图书馆,截止2024年9月,现有中西医药书籍和期刊10万余册。
馆藏特色包括中医药特藏线装书、历代名医名著集成、医学全书、中医典籍、医药工具书、各年代中医药教材、教学参考书、硕博士学位论文、本院讲导师学术专著、中医药期刊及合订本、报纸、以及声像电子资源,种类齐全,版本丰富,图书馆成为了亚细安中医药文献资源中心。
馆藏特色 -
线装古籍千余册
线装古籍以子部医家类古籍为收藏特色,涵盖中医基础、临床、针灸、中药、方剂等各个中医药学科领域;同时兼收史部、集部中人文历史学科古籍,收藏的线装古籍文献约1200余册。
本地早期手写油印版中医教材
新加坡早期自编中医教材,是于1953年由当时的中医专门学校的创校先贤们在困顿环境里自行编写的中医华语教材,这批手写油印版的教材讲义是目前可见成书最早、科目最全、规模最大的海外中医统编教材,直至1962年以后才部分改用中国大陆中医院校的统编教材。
导师校友学术专著
在近70年的教学、医疗、科研实践中,中医学院的导师校友潜心修学、著书立说、耕耘不辍,成就者如云。他们在理论上独树一帜;在临床上功效卓著,在中医学术上形成了各自独特的风格, 勤奋工作数十载, 诊治疾病、培养人才;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怀济世救人之心, 求良方妙理真知, 教学、育人成果丰硕。
新加坡本地植物图谱
讲导师专著
清朝太医院教科书
在古代,中医教育一直没有统一的教材。清乾隆四年由太医吴谦负责编修了一部汉医丛书《医宗金鉴》。这部由乾隆皇帝御制钦定的太医院教科书就被一再的翻刻重印。全书采集了上自春秋战国,下至明清时期历代医书的精华。图、说、方、论俱备,并附有歌诀,流传极为广泛,在太医院被使用了上百年。
民国8年上海鸿宝斋印行和民国19年锦章书局印行
东南亚医学小业书
《东南亚各国的医学小业书》可以看到20世纪初现代医学卫生教育的发展历史,以及东南亚各国医学教育书籍出版的轨迹。也看到当时的华文出版业对新科技、新文化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推动作用。
1958年香港艺美图书公司印行妇幼保健系列医学丛书
1935年上海中华书局出版《微生物学纲要》和 1956香港上海书局 现代版教科书《生理卫生》
新加坡早期医药书籍
新加坡本地的书局为推介新医药知识书籍,设立港局办货转销,把中国出版的书籍“化”作香江出品,再带回当时所谓的星洲(新加坡)。这一册册“香江出品”,打通了一条沟通两个岛城之间文化输送的隧道。
1962年星洲世界书局出版《医药卫生业书》系列、南洋时兆报馆印行《育婴一助》
《万有文库》之《本草纲目》
王云五号岫庐,祖籍广东香山(今中山)。1921年后任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所长、商务印书馆总经理。他主编了《万有文库》,发明四角号码检字法,被胡适誉为“有脚的百科全书”。《万有文库》由多种丛书组成,前后出版两集共1710种4000册,内容涵盖国学、汉译世界名著和各现代学科。1930年出版《本草纲目》是王云五的《万有文库》丛书之一。
王云五创制出“中外图书统一分类法”。中外图书统一分类法发明后,首先用于东方图书馆中外图书的分类、检索和编目,后被上海以至全国各地各大图书馆广泛采用。我们图书馆的分类一直沿用此分类法。
1930年出版《万有文库》丛书之《本草纲目》《黄帝内经》
图书馆特色服务
数字平台管理系统
图书馆书籍已实行数字平台管理系统,并对读者实行借阅一体的管理模式。每年7月份会对新生进行图书馆入学导览教育。图书馆也加强馆际交流合作,与日本、台湾、香港及中国的福建中医药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江西中医药大学建立了图书馆期刊互换和书籍文献互换的体系;丰富了师生的可借阅图书量。
馆际交流与合作期刊
馆际交流与合作书籍
中医药文化交流中心
图书馆还定期举办317中医节学术讲座、423世界书香日和新加坡国家图书馆联办阅读推广讲座、世界中医药日的中医学习讲座等,成为了中医药文化学习交流的中心。
|